為什么市面上茶葉也能賣到幾百甚至幾千元一斤?為什么每個人飲茶的習慣都不同?其實影響茶品質的因素很多,下面就了解具體情況。
1.地理環(huán)境:幾乎大部分的茶樹都生長在山上,而培育茶樹的環(huán)境選擇頗有講究,正所謂“名山出名茶”,其奧妙就在于名山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較為優(yōu)越,剛好滿足茶樹適宜生產(chǎn)條件。但凡高山之地,都有參天古樹,云霧繚繞,細水長流,茶樹在這樣的環(huán)境,能更好的吸收“天地精華”,所長茶葉味道香濃,品質上佳。
2.品種選擇:茶樹跟其他植物一樣有優(yōu)劣之分,好的品種自然更易產(chǎn)好茶。同時,我們需要了解什么品種的茶適合制成某種茶,例如正山小種用來制作紅茶很好,制作綠茶就很一般了。
3.生長年限:一般來說,早期的嫩芽采摘后的口感較好,而樹齡較大的茶樹枝葉太密太細,所以成品茶的質量較次,當然,如果細心照料,成熟的茶葉也別有一番滋味。
4.施肥狀況:用施肥的方法可以加速茶樹生長,而且盡量選擇接近自然生態(tài)的有機肥,少用單純的化學肥、除草劑或其他藥劑。
5.采摘方法:芽茶類的茶青在采摘時,應以茶葉心為主;而葉茶類的茶青則應以開面葉為主,葉片大小保持一致;另外,要熟悉不同季節(jié)、品種等情況下的采摘方法,不斷總結經(jīng)驗。
6.季節(jié)氣候:除了前面提到的生長環(huán)境,季節(jié)氣候的變化也會影響茶的品質,以綠茶舉例,春季的茶嫩芽較多,無論是口感或成色都屬于上乘,而夏秋的葉片比較粗大。同樣的茶園,若不考慮品種,那春天宜采制輕發(fā)*酵的茶,夏季宜適合采制重發(fā)酵的茶。俗話也說得好:“早三天是寶,晚三天則是草”。
7.制造工藝:制茶需要結合天時、地利、人和三個要素,少一樣制造出來的茶葉都不可能太好,即使選擇上好的茶葉及良好的氣候,制茶的技術不成熟也會降低茶的品質。
以上七點講述了茶葉采摘前和采摘后制作過程中應注意的幾個要素,其實茶葉制作后也是需要包裝存儲的,成品茶買回去后需要裝入罐子里,且置于陰涼干燥的地方,這樣才能穩(wěn)住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