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茶在世界各國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我國古代,茶更是被稱為“萬藥の首”,那么它究竟有什么魔力,經過幾千年的發展依舊那么火熱,下面我們來重溫歷史細細道來。
從《神農本草經》中,就已經粗略的提到了茶的作用,雖然并未記載“茶解七十二毒。”茶之味苦,茶能解毒,以寒制熱,降暑解溫;咖啡堿能促使人的正常代謝,排出體內更多的毒素;茶中的堿性物質能中和多余的酸性物質,利于消化和排便。總而言之,茶葉中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直至今日,世界各國還在研究它的價值。
唐朝時期的陸羽在《茶經》也有過記載:“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悅志。”大意是說多飲茶能讓人心情愉悅,渾身有力;茶中含有藥理成分,若在身體中保持穩定的濃度,就能起到保健的作用,持之以恒,就會讓肌肉更有力。當然,古代人并不知道茶含有哪些成分,但通過實踐也知曉茶的功效,能帶來身心上得愉悅感。
公元739年,大醫學家陳藏器在《新修本草》和《食療本草》的基礎進修,在后來的《本草拾遺》寫到:“茗,苦寒:寒,破熱氣,除瘴氣,利大小腸,食之宜熱,冷即聚痰。茶是茗嫩葉,搗成餅,并得火良。久食令人瘦,去人脂,使不睡。”從這段話就可以看出,陳老對茶的理解非常深刻,對茶的性質及作用比較熟悉了,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被譽為八世紀zui偉大的藥*物學家一點不為過。
從中醫上講,中藥大多具有偏性,要么寒要么熱,在此基礎上,中醫就是利用藥的寒熱偏性來調整身體,以此糾偏來達到陰陽平衡的目的。因此,藥也只是各病之藥,非常具有針對性。而茶不同,茶被稱為萬病之藥,這又如何理解呢?難道真的能治一萬種病,其實不然。茶之所以被人吹捧,是因為合理飲茶能夠預防人體可能發生的各種疾病,防微杜漸,飲茶強調的是它獨特的保健作用。
茶的價值并不在于它原本的價值,更多的是茶能應用到飲食、食品、藥膳等不同領域。茶具有更好的延伸性、拓展性,它還有更多未開發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