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是一種比較“嬌貴”的消費品,大部分的茶葉(除了普洱茶)都有一定的保質期,自然環境的諸多因素都或多或少影響茶葉的品質,下面來介紹具體內容。
溫度
溫度能改變茶葉的氧化速度,溫度越高,變質得越快,所以茶葉不用時一定要放在冰箱,防止變質。
溫度越高,茶葉的色澤也會變暗,尤其在我國南方,一到夏季就要采取低溫冷藏的方法了。
濕度
成品茶有較強的吸濕性,能快速吸附空氣中的水分。研究發現,把干燥的茶葉放在空氣中一天,含水量會增至7%左右,防止五六天以后,便可上升至15%以上。
在溫度較高的情況下,若茶葉的含水量超過10%,茶葉就會發霉,色香味俱失,不宜再飲用了。因此茶葉必須在干燥的環境下保存,不能受水分的侵襲。
氧氣
茶葉在存儲過程中,許多營養成分都容易被氧化,導致茶葉陳化或劣變。比如茶多酚經氧化后會生成醌類化合物,導致茶的顏色變深為褐色,同時此類化合物還能與氨基酸進一步發生反應,使味道發生嚴重變化。
光線
光線對茶葉的作用也比較大,光照會加速茶葉中各種化學反應的進行;茶葉中的黃色素就是光合作用的產物,氧化后的類胡蘿卜儲存后產生氣味,影響茶湯的口感。
氣味
茶葉的儲存還與周邊的異味環境有關,茶葉中的鐵硒化合物和高分子棕櫚酸,性質活潑,能輕松吸收其他物質的氣味,影響茶葉本身的香氣。
以上幾點是影響茶葉品質的關鍵要素,日常飲茶中,我們要留意這些細節,保持自己喝好茶,健康飲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