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部分食材與藥、茶搭配能起到養生作用。而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藥膳與茶療之間的一些關聯,很多朋友會問,茶與藥為何會有關聯呢?其實藥膳是在食療的基礎上延伸而來的概念,而有關食療的記載就非常豐富了,下面我們來了解具體內容。
《周禮》上記載,當時的人類醫學可大致分為三個學科,其中就包括“食醫”,即食療醫務人員,另外兩個分別為“疾醫”和“瘍醫”,也就是現在的內科和外科。可見,國人很早就學會了用食物預防疾病,而且在臨床上的應用也非常重視。
食醫用的方法即為“食療”,其中還包括飲食衛生方面的內容,不同的情況有不同的飲食需求。《漢書》中就有神農食禁的記載,陸羽引用的《神農食經》也是被視為食療的早期著作,比《茶經》稍微早一些。孫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也有食治的相關描述,可謂食療的專著,總而言之,食療是延續至今的重要文化。
而當代的“藥膳”、“茶療”也是由食療延伸而來的,均系于旗下的分支。其實食療御藥膳大體同義,只不過藥膳多偏向于菜肴,而茶療則屬于兩者中與茶葉有關的部分,比如茶粥、雞茶飯就是茶療典型的代表,可見,食物中添加茶葉是可取的做法。
其實國外就有將茶葉用于食物中的案例,日本將茶用于飯食較為普遍,比如用茶湯燒飯、煮粥,亦或用茶湯淘飯食。日本各地的商店都有售賣用抹茶制成的面條,飯店也有供應,而且品種較多,如實心面、空心面、炒面等。
我國也有部分城市也在飯菜中加入茶湯的做法,比如杭州聞名的龍井蝦仁,加入茶湯后色香味俱全,深受國內外人士的喜愛。周總理宴請美國總統尼克松時,席上的客人也對其贊不絕口;另外還有茶燒肉、樟茶鴨子等都是不錯的名菜。
以上內容不難看出,茶葉用于食療也是非常實用的方法,而且食與茶共用更利于養生滋補,味道也更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