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明代鄭和下西洋的時候,我國的茶商就開始海上運輸茶葉,可見,茶葉很早就開始傳入國外了。袋泡茶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發明出來的,20世紀初茶商湯姆斯·沙利文采用了棉布袋包裝茶葉,而且贏得了很好的市場反饋,以致后來買家越來越多,于是有感而發,設計出了早期的袋泡茶。現如今,袋泡茶被誤認為是“劣質”茶品的代名詞,其實真實情況并非這樣。
袋泡茶為何不能久泡?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袋泡茶久泡后影響口感,既沒營養且無茶味
所謂的袋泡茶一般是指用綠茶、紅茶及花茶作為底料,并利用材質可過濾的特性來沖泡的茶包。而底料多是經過加工后的碎茶,具有溶解快的特點,一次沖泡就能析出百分之80左右的營養成分,二次沖泡就能析出剩余的百分之十左右,而第三次沖泡就基本沒有什么味道了。正因如此,袋泡茶不宜久泡,久泡過后的茶湯顏色較深,口感不佳。
其次,有些茶葉是經過加工處理過的,里面可能含有廢渣、重金屬等物質,人體吸收后不易排出。
三、茶包可能釋放“有害”物質
傳統濾紙茶包或高分子纖維茶包在熱封時會產生不耐高溫的有害物質,經高溫沖泡后會釋放出來,這些材質茶包會有較高的健康隱患,所以不宜久泡。
近年來,國內也漸漸開始關注袋泡茶動向,這種茶也漸漸被年輕人接受。相比傳統散裝茶葉,袋泡茶的口感要更勝一籌,比較適合年輕人飲用。根據2017年茶葉銷售額數據分析,茶葉的總金額3000億元,袋泡茶占百分之2左右,僅為60億元,可見袋泡茶的有著很大的缺口。
由此可見,打造品牌袋泡茶已迫在眉睫,只有將袋泡茶的影響力推廣了,袋泡茶市場才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畢竟未來的發展越來越快,快捷、實用、健康的茶品更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