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綠茶品質的要素很多,從采茶到制茶的整個過程中,都需按照一定的標準執行,任何一個環節沒有銜接上,茶的品質都會縮水,也不能賣一個好價錢。那么綠茶在加工中色澤、香氣及滋味有著怎樣的變化呢?
一、色澤的變化
綠茶要求干茶色澤翠綠、茶湯碧綠、葉底綠亮,三者相輔相成。綠茶的色澤可能本身物質攜帶的,也可能是加工中轉化而來的。
鮮葉中含的色素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不溶于水的脂溶性色素,比如葉綠素、葉黃素、胡蘿卜素等;另一類是水溶性色素,包括花黃素和花青素,這兩種色素在加工過程中會發生轉變,其中較為明顯的是葉綠素的破壞和葉黃素的氧化。
在高溫殺青的條件下,色素會與蛋白基質結合發生解體,形成有親水性的葉綠醇和葉綠酸,是其部分溶解進入茶水中。當葉細胞經揉捻破壞后,茶汁會附著在葉表,沖泡后有部分懸于茶湯中,所以綠茶茶湯會呈現綠色。
綠茶在初制時,由于高溫、濕熱環境的影響,經殺青、揉捻、干燥后,葉綠素會減少不少,這也是綠茶變黃的原因之一,所以加工過程中要控制好濕熱作用,保持綠茶翠綠色澤。
二、香氣的變化
影響綠茶品質的另個關鍵要素,就是香氣的濃郁程度。構成香氣的成分較為復雜,有些是鮮葉自帶的,有的是加工過程中形成的。綠茶獨特的香氣是芳香物質的綜合反映。
鮮葉中芳香物質分為高沸點與低沸點兩種,前者香氣較為穩定,而后者略帶青草氣。在加工過程中,經高溫殺青后,青草氣味會大量流失,而高沸點芳香物質則表現更加明顯。比如苯甲醇、芳樟醇等物質含量大大增加,這就是構成綠茶香氣的主要物質。在加工的同時,葉內成分也會發生一些改變,生成一些新的芳香物質,比如茉莉花香中的茉莉酮等。
三、味道的形成
綠茶味道是葉內可溶性物質進入茶湯構成的。它與茶葉色、香密不可分,味道好的綠茶一般色澤、香氣也比較好。
綠茶的滋味不要是由多酚類化合物、氨基酸、水溶性糖類、咖啡堿等物質綜合而成。每種物質的味道各有不同,比如氨基酸有鮮爽味,糖類有甘醇滋味,咖啡堿味苦。好的綠茶就是這些物質協調好后的綜合表現。
以上就是綠茶品質中相關聯的幾個要素,通過加工處理,綠茶的口感、色澤、香氣都會發生改變。想了解更多茶葉知識,請關注康嘉瑞袋泡茶!